鹽水蜂炮:祛除瘟疫與衝破雜亂人心的萬千炮火

歐柏昇
5 min readFeb 23, 2020

--

「月津港燈節」期間,興隆橋邊布置燈籠,形成另類的「興隆水月」之景。

月津,多麼浪漫的地名,這裡曾是商賈聚集的港口,也是文人吟詠的寶地。

艇亂秋螢迷路去,檣危寒炬耀通宵。

文人是如此描寫著眾多船隻來去的盛況。可惜,倒風內海淤積而成為歷史名詞,鹽水市街早已遠離海岸線,也再無鐵路通過,繁華落盡。

興隆水月

大概只有每年的元宵,在蜂炮的巨響與燈會的光暈之中,月津古港得以重現往昔的輝煌。年十五的傍晚,橋南老街攤販林立,迎接湧入鎮上的萬千遊客。民宅邊臨時搭起棚子,成了簡易的店面,賣起鹽水意麵,給準備「衝鋒陷陣」的勇者們充飢。又隨處可見販售安全帽及大衣的攤商,給人臨時購買體驗蜂炮所需的裝備。

元宵節晚上的鹽水街頭。

這一夜的鹽水,燈火通明。從人潮間鑽過老街,來到興隆橋,這時眾人爭相在燈籠妝點的小橋上拍照。數十個鵝黃色與火紅色的燈籠懸掛著,倒映在水面上,正好輝映著天上那輪皎潔的圓月,也呼應著「月津」這美麗的名字。清代月津八景之首「興隆水月」,今夕再度與世人相遇。

天色已經暗去,人群開始往武廟方向蜂擁。關公的神轎將從武廟出發,兵分四路繞巡鹽水市區。早在神轎的腳步開始前,城裡的民眾就已不定時施放沖天炮,爆竹聲點綴著這座沒落的老城。雜沓的人群,有的迫不及待往神轎前進,有的慢慢欣賞著路邊的元宵燈飾。

爆竹聲中的眾生相

「開始了!」人群中傳出消息,於是更多人朝向武廟擠過去。此時,武廟路上的炮城驟然炸響,蜂炮猛烈的火光四射,而七彩的煙火也隨之升空。寂寞的老城內炮聲隆隆,煙硝瀰漫。一座炮城炸完,總有曲終人散的失落感,但突然間,幾條街外又閃起煙花,接著炮聲大作。鹽水各處的蜂炮,就如此接力演出,絕無冷場的一刻。

元宵節當天晚間七點,鹽水武廟前開始施放蜂炮。

到了九點左右,主會場鹽水國中操場擠滿了衝往「前線」的人們,而鐵網外也站滿屏息以待的圍觀人群。終於等到神轎與貴賓就定位,先由瀑布煙火打頭陣,為觀眾暖場。而當主持人引領眾人倒數五秒後,擁有三十萬發炮竹的第一座主炮城,低角度向人群發射,恰如萬箭齊發,火力十足。蜂炮的流火在視野中隨機劃過,眾人的驚呼聲與霹靂啪啦的炮聲四起,這樣的雜亂竟匯聚起一片壯觀。

這一夜的鹽水,爆竹聲幾乎不曾停息。大街小巷的爆竹此起彼落,武廟的播音器則反覆提醒人們「拜託,拜託,注意家己的安全」。來自各間廟宇的抬轎班子紛紛上陣,全副武裝的遊客們四處逡巡,警察忙著維持交通,路旁的攤販則鎮定地繼續烤香腸。這是今夜鹽水的眾生相,或動或靜,是雜亂又是一體的壯觀,共同讓陣陣炮響衝上青天。

鹽水關督府的抬轎班子整裝準備出動。
武廟的車子不斷播音提醒民眾注意安全。

用萬千炮火來衝過雜亂人心

我想,跨年煙火重視花樣,卻稍縱即逝,不如今夜的鹽水,隨時隨地都有煙花綻放,而蜂炮更是在人群間紛飛,如此一整夜不間斷,長久而壯闊。人們苦悶的心,總需這種盛大的爆破,釋放開來,象徵性地衝過困阨、慌亂,衝過一切枷鎖。體驗炮火的終非軀體,也非感官,而是人心。蜂炮的施放以關聖帝君之名舉行,但人們大概不在乎那是宗教還是世俗。可以是歡慶,可以是祈福,可以是除舊布新,可以是重獲新生,人人各自解讀,卻蔚為一幕壯闊的社會圖景。

鹽水國中主炮城施放前的預備演出。

當眾人的心靈隨著炮竹聲的震動時,社會的共同心理儼然成形。今年遇上武漢肺炎疫情,鹽水蜂炮尤其特殊,不少民眾詢問祭典是否取消,但官方考量蜂炮祛除瘟疫的本意,決定更盛大舉行。我想,這並非迷信──在疫情爆發的期間,人們大都體會到,最艱難的挑戰不在於病毒,而在人心。瘟疫蔓延的危機時期,我們清楚看見社會的存在,而民俗儀式正映照並凝聚著社會的心理。

苦難的人心、庸碌的社會,總需萬箭齊發的炮火來衝破一切。深夜要離開鹽水時,一座炮城再度跟著神轎在路中央就定位,圍觀的人群再度匯聚。每個人的生命有迥然不同的面貌,卻都需要今夜月津的萬千炮火,來衝過雜亂的人心。

2020.2.8 台南鹽水

煙火與蜂炮混雜而成的美景。

--

--

歐柏昇
歐柏昇

Written by 歐柏昇

遊走在天文與人文之間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