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起幾年前有個在榕城的日子,站在岳飛點將台邊,看著暴雨的閩江流過滔滔大水,就也興起大江東去之嘆。如今來到閩江口外的戰略要地,大海的聲勢更是洶湧。人們正如從大船上乘著小船出去,然後乘更小的船、再更小的船出去,誰不是為了求生呢?
好多福州的神明,也跟著來到馬祖。就連孤零零的大坵島上,也有個白馬尊王廟。這間廟的側門上有副奇特的對聯,寫著「敬神有神在,不敬也不怪。」只不過,在這從未安定的小島上,據說神像都是漂流過來的,大概誰都會心生一點敬意吧。
馬祖的安靜,終究帶著漂盪的蒼涼。經濟開發相對少的北竿,更是讓人靜靜環顧他滄桑的容顏。夜裡大沃山的軍事據點遺跡間,沉寂的戰備道路還不時提點著戰亂興亡的惶恐。而人口最密集的塘岐,夜晚也很安靜,店家很早就全數打烊了。
從街上走到沙灘旁的漁會建築前,那陳舊的屋舍襯著天邊的明月,過往的創痕與未來的不可測,也不過凝滯在這一片刻。相形之下,新開的7-Eleven真有些刺眼,隔壁「還我河山」的標語顯得消沉,古老的街道也顯得黯淡。有時,我們不過心存僥倖,倚靠著習慣的便利、習慣的和平、習慣的安穩。
幾趟航程都風平浪靜,但我們依然在閩江口外漂泊的扁舟上。北竿島上比都市裡安靜多了,但或許沒人能回到樸拙──除非是幽深地關照蒼茫的險灘,並擁抱巷裡人間的千瘡百孔。
2020.10.27 連江北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