楓紅又幾時──後醍醐天皇的嵐山天龍寺

歐柏昇
3 min readMar 21, 2020

--

京都嵐山天龍寺楓紅。

枯枝低垂,紅葉點綴。深秋的天龍寺庭園,樸拙裡添了幾筆鮮豔。平靜的曹源池,暈染了倒映的楓紅。池邊綿延著背後的山巒,紅、黃、綠三色恣意潑灑,繪出奔放的彩圖。池裡的石塊,則在變幻的色調間,安定地佇立著。

夢窗疏石設計的曹源池庭園。

比起龍安寺枯山水的密閉而幽靜,曹源池庭園則是開闊而空寂。儘管楓葉五彩繽紛,倘若沒有熙來攘往的遊客,這幅畫作是多麼蕭瑟。瞧那繚繞的山巒,那空曠的視野,曹源池從來沒有真正的安頓。

這只是亂世中的寂靜罷了。西元1335年,足利尊氏背叛了後醍醐天皇,形成南北朝分裂的局面。逮後醍醐天皇駕崩之後,足利尊氏為後醍醐天皇祈冥福而建造天龍寺。誰知足利尊氏是內心過不去,抑或純為政治意圖,但這座京都五山之首的寺院,就以後醍醐天皇之名,屹立在此七百年。

踩過迴旋的廊道,行經優雅的樓閣流水,來到多寶殿。此地原為後醍醐天皇學習之處,至今供奉後醍醐天皇像。後醍醐天皇真是個傳奇又具悲劇性的人物,豪氣干雲、不甘屈服。他發動倒幕「御謀反」,遭流放隱岐島。終於鎌倉幕府垮了,他返回京都,推動建武新政,大行改革,卻引起武士的不滿。在足利叛變、另立光明天皇之後,後醍醐天皇逃至吉野,仍然堅守朝廷,與北朝對抗。

多寶殿奉祀著後醍醐天皇。

在那艱難的時局下,後醍醐天皇願憑意志永不止息地堅守與抵抗。也許是暴戾的獨裁者,也許是知其不可而為的執著之人,也許是堅韌不屈的豪傑。成敗難論,但古今英雄的憂愁總是飄散在空寂的庭園,恰若墜落的楓紅一般。如果後醍醐天皇之靈真從吉野返回京都,來到仇人為他建造的寺院,看那外頭的楓葉與遊人,再看多寶殿裡的莊嚴寂寥,又是幾多愁呢?

楓紅倏忽即逝,隨季節遞嬗而迅速變幻,周而復始。沒有永遠的枯枝,也沒有永遠的楓紅。沒有永遠的悲劇,也沒有永遠的英雄。

在天龍寺蕭瑟的庭園裡,唯一的安頓只在禪,只在片刻即永恆的心中。

2019.11.22 日本京都府京都市

--

--

歐柏昇
歐柏昇

Written by 歐柏昇

遊走在天文與人文之間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