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瘟疫肆虐、人心惶惶之際,夏威夷的丹尼爾·井上太陽望遠鏡(Daniel K. Inouye Solar Telescope)公布史上最清晰的太陽照片。照片在網路上廣泛轉發,似乎給了人們一點安定感。人們想到,即使人間多麽險惡,太陽依舊升起。
最新影像向世人揭示,太陽表面是迅速變動的,卻有整齊的紋理。那些格子狀的對流胞,稱為「米粒組織」,大小齊一,約莫1500公里寬。今日高解析度的影像中,這些組織早已不像米粒,它們就是實實在在的滾燙氣體,在熾熱的星球中湧動著。這些對流胞不斷湧動,每個胞大約在十幾分鐘內就會消失,接著有新的胞重新湧出。那恆久高照的太陽,竟是不停地變動,又在變動中保有恆常的規律,而照耀大地!
人類總在日升日落的規律間生存,孕育文明。於是,太陽的真面目是長久以來人們思索的問題。傳統有「金烏」之說,而東漢王充的《論衡》有篇〈說日〉,反駁日中有烏、月中有兔的謬論,認為「夫日者,天之火也,與地之火無以異也。」北宋二程則以「氣」來討論太陽的本質:「氣行滿天地之中,然氣須有精處,故其見如輪如餅。」南宋朱熹則重新說明日屬於火:「火之極清便成風霆雷電日星之屬。」朱熹有關天地的學說,核心仍在於理與氣:「有理,便有氣流行,發育萬物。」這不只是個氣的世界,氣之流行,總是有理。那我們何時看見天地間的「理」呢?理與氣又如何化育萬物呢?
現今的照片清楚告訴人們,太陽不只是一團混亂的氣體,表面上具有豐富而整齊的紋理。用流體力學的語言來說,那些米粒組織是「瑞立-貝納德對流」(Rayleigh–Bénard convection)的現象,是個流體「自我組織」的過程,使原本混亂的流動,得以成為有序的組織。流體的規律是如此神奇,太陽表面繁雜紊亂的對流現象,竟能形成齊一的紋理。
那變動卻能自我組織的太陽表面,不斷輸出能量,終能化育萬物。這是我們原初的能量,是幾乎一切萬物生存的本源。《周易·繫辭下》:「天地之大德曰生。」太陽之大德,在於遵循著萬物之理,發揚光大而化育萬物,生生不息。而人間之德,亦如此。
人間的混亂中,又何時能化成有序的組織,發光發熱呢?我們卻見到,這看似安穩的現代社會中,每一起紊流終究成為人心的照妖鏡。人間本是承載太陽之德,蘊含化育萬物之理,何時再能有發光發熱的巨流重新湧動呢?
太陽終將升起。即使政治腐敗,即使市儈人心多麽險惡,太陽仍然遵循著道理,在混亂中有條不紊地組織起對流,向人間發光發熱。在劇變的年代,在大地上,不論哪個人間,太陽依舊升起。
2020.2.1
影片:https://www.nso.edu/....../first-light-cropped-field-movie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