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撐了2天的歐洲超級聯賽──金錢足球、英國政治與人民的運動

歐柏昇
20 min readApr 28, 2021

--

維多利亞時代的幽魂,與熱騰騰的美國資金,最近在歐洲的足球場上演了爆炸性的戲碼。

這起事件不只是足球,不只是一場鬧劇,背後涉及深刻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意涵,本文嘗試探討其意義。內容偏重英格蘭,或有不夠完整之處,還請指教。

歐超聯事件始末

上週歐洲足球發生空前的大震動,歐洲12支財大氣粗的豪門球隊,聯合宣布成立「歐洲超級聯賽(European Super League)」(簡稱歐超聯),與歐洲足總(UEFA)正面槓上。

歐超聯是封閉式的體制,沒有升降級制度或資格賽,豪門球隊永久保障參賽資格。加入創始會員的12豪門,半數即是英超的「傳統Big 6」,即曼聯、利物浦、曼城、切爾西、兵工廠、熱刺,另有西甲三強皇馬、巴塞、馬競,以及義甲尤文圖斯、AC米蘭、國際米蘭。一大部分著名的球星都在這12豪門之中,他們一旦脫離原有體系,茲事體大。

英格蘭、西班牙、義大利12豪門加入歐超聯。

雖然此事早有傳聞,但18日消息傳出後,舉世譁然。許多前球員紛紛抨擊,認為豪門球隊背叛傳統、背叛球迷。大批球迷到球場貼布條抗議,表示「足球已死」。

歐洲足總隨即強硬威脅,參與歐超聯的球員可能被禁止參加國內、歐洲、世界各級別賽事,甚至可能禁止代表國家隊出賽。[1]另揚言在週五之前開會,將歐冠四強之中的皇馬、曼城、切爾西全數驅逐。除此之外,政治力也開始介入,特別是英國政府出手,首相強森誓言阻止六支英超球隊參與歐超聯。

沒想到,20日情勢豬羊變色,切爾西與曼城宣布倒戈,接著英超六隊全數退出。主事者皇馬主席佩雷茲(Florentino Pérez Rodríguez)仍然不死心,但暫且是樹倒猢猻散了。[2]

為何歐超聯會在此時成形,又為何會迅速解體呢?

反對聲浪:球員與球迷的觀點

消息傳開之後,首先開砲的是前曼聯球星加里·耐維爾(Gary Neville):

「我對曼聯和利物浦最反感。利物浦說他們是人民的球隊,『你永遠不會獨行』(”You’ll never walk alone”),是球迷的球隊。曼聯是百年老店,從附近的工人之中誕生,而他們要分裂到一個沒有競爭、不會被降級的聯賽?」[3]

曼聯的傳奇教頭亞歷克斯·佛格森(Sir Alex Ferguson)也很快發表批評,認為歐超聯「背離了歐洲俱樂部足球的70年。」[4]利物浦前球星杰米·卡拉格 (Jamie Carragher)則認為這是「背叛傳統」。[5]

眾多足球界人物出來批評,歐超聯背離了球迷。前足球員、BBC節目主持人蓋瑞·萊尼克爾(Gary Lineker)則表示:

「沒有球迷,足球什麼都不是。」[6]

英格蘭前球員及教練彼得·列特(Peter Reid)也表示類似看法:

「足球沒有球迷就沒有希望。」[7]

球迷為何群起反對歐超聯?這個封閉式的賽制有兩個特色:第一是排外,只有少數豪門球隊可以加入。第二是沒有降級制度,永久會員即使戰力低落,也可以續留聯賽。直接的結果,就是階級流動的可能更低,小球隊將徹底被邊緣化。許多人舉出萊斯特城的經典例子,2016年奇蹟似奪英超冠軍。一旦歐超聯讓豪門獨立出來,這種童話故事般的戲碼更難上演。事實上,戰績並非頂尖的球隊也有看頭,例如最近到了聯賽季末,護級大戰同樣精彩可期。

2016年萊斯特城奇蹟似奪得英超冠軍。(取自維基百科

不過,大球隊的球迷不會支持歐超聯嗎?問題是,封閉的賽制中,大球隊不再有排名壓力,頂尖球員奮鬥爭標的精彩過程恐怕也要褪色。譬如說,英超每年只有四隊可以晉身歐冠,豪門球隊爭搶名額並不簡單,季末總是上演「爭4」的戲碼。球迷期待的豪門間對決,是來自他們分別過關斬將,終於在冠軍賽精彩對決。歐超聯成立之後,過關斬將成為歷史,豪門對決只是安排好的演出。

國內聯賽到歐冠的體系之中,雖然資源不均的情況嚴重,但仍保持一定程度的流動與競爭。排名前面的球隊不論如何而來,肯定是實力堅強。歐超聯排除了流動與競爭,只提供一個以金錢衡量的不公平運動場域,隊伍能劃入這個階級不是根據戰力,而是財富。這兩年萊斯特城再次踢出佳績,目前位居英超第三;而西漢姆聯近期靠著傑西·林加德(Jesse Lingard)一飛沖天,廣受觀眾好評。反倒是熱刺、兵工廠等豪門球隊,目前已無晉身歐冠的實力,只不過比較有錢而已。英超排行榜還能反映其實力,但是歐超聯體制就沒這回事了。

《經濟學人》的批評一針見血:

「參與者甚至不是歐洲最佳的球隊,只不過是最有錢的球隊。由此事實更能凸顯出,這個構想的聯賽,會是菁英足球的展覽,而非真正的競賽。」[8]

以上我們從球賽的可看性、運動的競爭性,來分析許多球迷的心聲。深層的涵義還不只如此,稍後我們將談到草根足球的文化傳統。首先可留意,以上談到的「球迷」不應只理解為商業活動下的客群,而是具有百年文化傳統的群體。

明顯看到,眾人愛好的足球文化遭到金錢吞噬。無怪,球迷搬出2017年突尼西亞球場上出現的標語:

「由窮人創造,遭富人竊走。(Created by the poor, stolen by the rich.)」

當歐超聯一出,球迷認為足球已經死亡。

2017年突尼西亞非洲人隊與巴黎聖日耳曼友誼賽時,球迷貼出標語「Created by the poor, stolen by the rich.」,此次歐超聯事件被廣泛引用。(取自B/R Football推特

全球資本主義下的金錢足球

目前豪門球隊幾乎都是大財團把持,金錢至上。身為富豪的主事者佩雷茲說,年輕人不再喜愛足球,歐超聯的用意是「拯救足球」。[9]雖然歐洲足總問題重重,但要是聽信這種說法,顯然很難理解問題癥結。

問題癥結還是在於金錢。12豪門之所以脫離原有的歐洲足球體系,源於利益分贓不均。原來歐冠的體系,豪門分得比例較少,總收入二十多億歐元,但是冠軍球隊總共分得的金額上限不到1億歐元。[10]歐超聯相信他們每年可以創造高達40億歐元收益,且豪門可以分配高比例。甚至摩根大通已同意投資35億歐元,豪門球隊加入時就可先領到一筆高達2至3億歐元款項。[11]

去年受疫情影響,各球隊財政收益減少,例如曼城在2019至2020年6月就有1.26億英鎊的虧損。[12]此時,歐超聯的構想對於球隊擁有者無疑是龐大的誘惑。再說,疫情爆發之前,球員交易的市場就已經趨向瘋狂,如2017年內馬爾以2.2億歐元的轉會費,從巴賽隆納轉至巴黎聖日耳曼,再創下天價的紀錄。球員的薪資與轉會費,是球隊極高的財政負擔。在球員薪資沒有上限的制度下,有些英超球隊將80%的收益用在球員薪資,以換取更好的成績。[13]

接著來考察「封閉式」與「開放式」兩種系統和球隊財政的關係。歐洲足球現行的開放式系統又稱為「足球金字塔」,國內聯賽各層級之間有升降級的制度,金字塔上下層允許一定程度的垂直流動。歐洲賽事的參與資格,也是通過每年的國內聯賽排名而定,具有一定的流動性。於是才有萊斯特城的奇蹟,在2009年從英甲升上英冠、2014年升上英超、2016年奪英超冠軍、2017年晉身歐冠八強,讓球迷振奮不已。

然而對於資本家來說,「足球金字塔」體系卻是財政不穩定的來源。比如說,歐冠的限額無法容許所有豪門球隊取得資格,但是沒能進入歐冠卻會減損不少收入。球隊降級更不用說,很容易造成球隊財政危機。英超季末精彩的「爭4」的激戰,就是建立在這種風險上。豪門球隊由大財團擁有,若僅以賺錢為考量,與其每年努力競爭歐冠資格,不如創造一個永久保障名額的封閉式體系。

事實上,1990年代以後,足球經濟已經發生重大的變革。英超的成立、歐冠的改制,都是走向商業化的重大變革。[14]1998年早有一次歐超聯賽的構想,當時歐洲足總以歐冠改制來化解危機。近年來,大財團紛紛收購球隊,積極拓展海外市場,商業化的路線已經一去不回頭了。

《衛報》經濟學編輯拉里·艾略特(Larry Elliott)將歐超聯視為「全球資本主義的隱喻」,亦即

「建築在一堆債務上的大廈,在這裡企業主說他們喜愛競爭,但無所不用其極來避免競爭。」

他將此事件定位為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(free-market capitalism)」與「食利資本主義(rentier capitalism)」的對壘,前者允許有競爭機會下存在不平等,但反對大公司自我保護的作法;歐超聯所體現的是後者,背後是極力避免競爭的財團,這恐怕才是全球資本主義的真相。[15]

抗議的球迷與英國政府是否崇尚自由市場,也許還值得討論。不過,足球比賽自由競爭的想像,在富豪聯手發動攻勢之後,恐怕已蒙上了陰影。

另值得一提,為何德國豪門球隊拜仁慕尼黑、多特蒙德皆未參加歐超聯?一般認為,是因為德國的50+1規則,使得財團無法完全把持球隊。所謂50+1規則,是限制球隊的商業投資者不能持股超過49%,因此球迷可擁有多數的投票權。[16]英國政府似乎有意引入同樣制度,我們靜待其發展。值得省思的可能是,若要保護自由市場不受大企業搜刮,終究要期待政府干預。

歐洲事件背後的「美國因素」

歐超聯看似是歐洲的事情,事實上與美國資金密切相關。首先,不少豪門由美國資本家擁有,曼聯在2005年由格雷澤家族收購,兵工廠2011年由丹佛的克倫克企業收購,利物浦與波士頓紅襪隊同屬於芬威集團(FSG),AC米蘭由艾略特管理公司擁有。更重要的是,此次歐超聯之成形,有賴於摩根大通35億歐元的鉅額投資。

不僅是資金來源,歐超聯引入的正是美式運動聯盟的系統。前文提及,「足球金字塔」體制對於財團來說不穩定。封閉式的美式系統更加穩定,球隊沒有升降流動的憂慮。甚至單看比賽的收益,美國的運動比賽都更加賺錢。華爾街日報指出,美國NFL單場比賽可獲利6千萬美元,歐冠卻只有2.5千萬美元,大概終究無法避免引入美式系統。[17]即使歐超聯失敗了,歐洲足球的商業化模式繼續受到改變的壓力,引入美式系統的呼聲並未止息。至少,歐冠的再次改制是勢在必行了。

揣測未來之前,我們卻得先理解,為何此次「美式系統」的引入遭遇迅速的潰敗。《經濟學人》的評論甚有意思,說明歐超聯是將歐洲人最愛的運動「美國化」的失敗。這篇文章拿另一件事情來對照 — — 拜登承認美國向阿富汗輸出自由民主遭遇失敗。美國欲將政治結構的「美式系統」輸出至阿富汗,又欲將有利於投資者的運動聯盟「美式系統」輸出至歐洲,雙雙遭遇挫敗。作者認為,歐超聯事件反映了美國失敗的國家建構。[18]

美國向全球輸出其政經體系以推展影響力,目前卻在多處陷入泥淖,從足球即可看出端倪。我們接下來談論,歐洲球迷對於美式系統毫不買單,因為他們擁有的歷史根基,與美國運動截然不同。

歐洲足球草根色彩濃厚

美國模式很難直接套用在歐洲足球。美國的運動隊伍是由企業至城市投資,企業可創造文化。然而歐洲足球的基礎完全不同,球隊的地方根基強,草根色彩濃厚,企業主只不過是接手經營地方既有的球隊,但是並未撼動文化傳統。[19]歐洲的球迷不能簡單視為「消費者」,而是球隊的地方文化之中根深柢固的一員。

NBC足球播報員羅傑·詹姆斯·班尼特(Roger Bennett)指出這項特性:

「俱樂部就是城市的一部分,他們不是後來者,他們不是消費者。」[20]

若是回溯到維多利亞時代,理解現代足球的誕生歷程,對此特性就會更清楚了。大衛·歌德布拉特著《足球帝國》一書,將足球是為英格蘭社會特殊的文化現象,表現出對於維多利亞工業時代帝國榮光的緬懷。[21]英格蘭足球的發展主要在維多利亞時代成形,現存球隊大部分在1920年代已經成立[22],球隊與地方文化無法分割,足球也成為還能緬懷的帝國遺緒。

城市的認同與足球隊伍的認同,可說是一體兩面。全球化的商業,恐怕難以拆開其中千絲萬縷的情愫。與地方緊密關聯的球迷,並不是企業的商業手段吸引而來的消費者,而有許多是終生忠誠於一支球隊的在地人。那是家鄉的認同,是本土情懷的具體表徵,有意沖垮這些文化根基的力量勢必引來劇烈的反響。更進一步,歷史情感隱約連結的是國族認同,在脫歐之際的認同危機下,也許更加意味深遠。

這幾天英超再次出現曼聯對上里茲聯的「玫瑰德比」,這組對決源於15世紀的玫瑰戰爭,亦反映19世紀工業革命的棉織品與羊毛的競爭,並在20世紀足球場上的長久演變下形成經典對決。[23]足球文化擁有悠久的歷史根基,球迷在城市間來回奔波觀戰,形塑著認同感。歐超聯不僅剝奪了比賽可看性,更可能摧毀這些深層的文化根基,於是遭受強烈的抵抗。

英國首相強森認為,歐超聯

「脫離他們起源的鄉鎮與城市,拿去變為國際品牌和商品,只是在地球上流通,由銀行的億萬資金推動,不再論及球迷和那些愛他們一輩子的人。」[24]

又說:「歐洲超級聯賽的計畫,會對足球有相當的破壞性,我們會採取行動支持足球官方。」[25]

足球與英國保守黨的政治

從地方文化傳統與認同感出發,我們來進一步討論:英國政府為何迅速出手干預歐超聯?

首先要考慮的是地理空間。工黨的代表色是紅色,過去工黨票倉有如在英格蘭中北部形成一道「紅牆」。然而在2019年大選當中,紅牆遭到保守黨敲開,許多人首度投給保守黨。[26]也就是說,紅牆區域是目前英格蘭政治角力的兵家必爭之地。

工黨票倉「紅牆」在2019年大選中遭保守黨突破。(取自維基百科

BBC報導指出,諸多英超球隊都位於工黨的「紅牆」,包括利物浦、艾佛頓、伯恩利、紐卡索、曼城、曼聯、里茲聯和謝菲爾德聯。而足球具有濃厚的地方根基,歐超聯的影響可有不容小覷的政治效應。不僅是英超球隊,紅牆內還有許多小型的球隊,球迷的地域性更濃厚,保守黨政府若放任歐超聯損害其地方認同的中心,可能影響選民意向。也就是說,歐超聯所影響的英格蘭足球群體,關係到搖擺選區的政治基礎。[27]

許多英超球隊位於英國工黨的「紅牆」之內。圖中藍色區域是英國2019年大選保守黨勝選地區,紅色區域則是工黨勝選地區。(取自BBC

選區的地理空間並非巧合,背後意涵是保守黨政府有意爭取後工業城鎮的群體,而歐超聯事件正是個著力點。《經濟學人》文章〈足球托利黨人〉("Football Tories")指出,強森政府對於歐超聯的積極作為,反映了保守黨政策的轉向,對於企業持懷疑態度。這篇文章又談到強森的民粹社群主義(populist communitarianism),說明保守黨原來就有社群主義的傳統,只不過現在「他們聚焦在後工業的城鎮,而非煙霧籠罩的村落。他們以勞工階級而非地主貴族,作為社群精神的載體。他們是足球托利黨人,而非板球托利黨人。」他們仍然以追求「一國」,懷疑全球市場,並訴諸懷舊情感。[28]

英國首相強森。(取自維基百科

強森曾表明立場是「一國保守主義(one-nation conservatism)」,儘管他可能重新定義了此概念。「一國保守主義」由維多利亞時代的首相班傑明·迪斯雷利(Benjamin Disraeli)所創造,他著有一本小說《西比爾(兩個國家)》,描繪出英國分裂為富裕與貧窮的兩個國家,其中「沒有往來,沒有同情」。他提出的解方就是一國保守主義,上層社會有義務照顧下層社會,將窮人和富人統合起來。近幾年,英國分裂為二的危機再次浮現,保守黨重拾一國保守主義,國會也成立「一國」小組。強森政府致力於爭取英格蘭中北部勞工階級的支持,避免全球化的浪潮將國家分裂開來。[29]

如此不難理解,強森要積極防止英超Big 6分裂出去,防止這些富裕球隊在全球資本的攻勢下自成一國。他試著透過足球體系的維持,抓住地方與國家認同感的文化根底,在認同危機之中統合人群。此時,足球的政治意義相當深遠。

尤文圖斯富豪的酸言酸語,多少指出了一點政治實情:「我早有這種程度的推測,如果六隊都分離出去而威脅到英超,那麼政治會視之為對於脫歐和他們政策的打擊。」[30]

人民的運動?

在英國脫歐之際,英超Big 6竟與歐洲勾結,另立聯賽。在球迷、政府、贊助商等各方施壓後,Big 6竟又在兩天內迅速聯手「脫歐」,使歐超聯應聲瓦解。

歐超聯失敗了,美式系統未能輕易進入歐洲足球場,摩根大通的鉅款未能順利進入豪門的口袋。一度惶恐不安的球迷,再度回到螢幕前觀賞熟悉的比賽,看著皇馬與切爾西繼續在歐冠四強競逐。

英國人或許努力喚醒維多利亞時代的榮光,以及足球自由競爭的美麗憧憬。他們走向脫歐,他們擋下了歐超聯,但能否在巨浪中喘息呢?弔詭的是,百餘年前工業的轉輪推進資本主義擴張,如今全球資本席捲的浪潮,卻與日不落帝國的懷舊情愫格格不入了。

又或許,不少球迷真正緬懷著工人階級的足球,尋覓著「人民的運動」。這起事件說明,足球終究不能脫離人民。然而,它卻也是一面照妖鏡,告訴我們足球難以脫離金錢了。

「人民的運動」並沒有勝利,歐洲足球在全球資本主義下已經一去不回。疫情的催化下,殘破不堪的財務狀況放上檯面,歐洲足壇的震盪顯然不會因此平息。

「由窮人創造,遭富人竊走。」歐超聯失敗了,這個標語還深深警醒著人們。

[1]UEFA. “Statement by UEFA, the English Football Association, the Premier League, the Royal Spanish Football Federation (RFEF), LaLiga, the Italian Football Federation (FIGC) and Lega Serie A: Inside UEFA.” UEFA, April 18, 2021.[2]事件始末可參見BBC新聞European Super League timeline: Game changer - football's volatile 72 hours,以及《衛報》Timeline: European Super League’s rise and fall – in two and a half days[3]加里·耐維爾接受天空新聞(Sky News)訪談,內容刊登於此:Patel-Carstairs, Sunita. “European Super League plans: Neville, Shearer and Lineker condemn 'greedy' breakaway football clubs, as Liverpool fans' group says it will remove all flags from Kop.” Sky News, April 19, 2021.[4]Evans, Simon. “Sir Alex Ferguson: European Super League Would End 70 Years of Football History.Reuters. April 19, 2021.[5]Burton, Chris. “European Super League: Carragher sickened by Liverpool's 'betrayal of heritage'Goal.com, April 19, 2021.[6]Gary Lineker推特[7]同註3。[8]"Lexington: The Great Game." 2021.The Economist, Apr 24, 38. [9]Lowe, Sid. “Real Madrid’s Florentino Pérez Claims Super League Is Here to ‘Save Football.’The Guardian, April 20, 2021.[10]UEFA. “How clubs' 2019/20 UEFA Champions League revenue will be shared.” UEFA, July 12, 2019. [11]Riley, Charles. “The breakaway European Super League is all about big money.” CNN Business, April 21, 2021.[12]曼城隊2019-20年財務報告,頁19。[13]Keown, Callum. “European Super League backlash grows, as business model for soccer’s shakeup becomes clearer.” Market Watch, April 20, 2021.[14]大衛‧歌德布拉特著,韓絜光譯,《足球帝國:一窺英格蘭社會的華麗與蒼涼》(台北:商周,2017),頁66-77。[15]Elliott, Larry. “The European Super League Is the Perfect Metaphor for Global Capitalism.The Guardian, April 22, 2021.[16]“German Soccer Rules: 50+1 Explained.” the official Bundesliga website. Accessed April 28, 2021. [17]Sindreu, Jon. 2021. "Americanization of European Sports is Inevitable." Wall Street Journal, Apr 22.[18]同註8。[19]同上。[20]Gay, Jason. 2021. "Rise and Fall of the Super League --- A Powerful Cabal of Soccer Powerhouses Crumples as Fans Voice their Outrage." Wall Street Journal, Apr 22.[21]大衛‧歌德布拉特著,韓絜光譯,《足球帝國:一窺英格蘭社會的華麗與蒼涼》,頁24-30。[22]同上,頁55。[23]Marshall, Adam. “The Story of Man Utd's Rivalry with Leeds United.” Manchester United, May 7, 2020.[24]“European Super League Offends Principles of Competition - Boris Johnson.BBC News, April 20, 2021.[25]英國首相強森推特[26]Wainwright, Daniel. “General Election 2019: How Labour's 'Red Wall' Turned Blue.BBC News, December 13, 2019.[27]Mason, Chris. “European Super League: Why Johnson and Starmer Dived into the Row.BBC News, April 21, 2021.[28]"Bagehot: Football Tories." 2021.The Economist, Apr 24, 28.[29]"Bagehot: One Nation Under Boris." 2020.The Economist, Jan 04, 20.[30]Hytner, Mike. “Agnelli Admits Super League Cannot Go Ahead after Nine Clubs Pull Out.” The Guardian, April 21, 2021.

--

--

歐柏昇
歐柏昇

Written by 歐柏昇

遊走在天文與人文之間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