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都仁和寺:宇多法皇的皇家寺院與政治鬥爭

歐柏昇
Feb 14, 2024

--

仁和寺御室櫻。

御室櫻綻放的季節未至,只見眾多潔白的枝條編織成一面簾幕,遮掩著佛堂神秘的身影。人們等待時間的輪軸再次轉至春日,為大地降落珍稀的粉彩。

此地本是皇家的境域。 仁和寺舊稱「御室御所」,由宇多法皇開基,明治維新前皆由皇室成員擔任住持。京都郊區的寬闊伽藍,為遁入佛門的皇族劃出一塊寂靜的空間。

天皇退位及出家,在日本史上十分常見。實行「寬平國制改革」的宇多天皇(867–931,在位時間887–897),早早決定讓位於醍醐天皇,並且將妹妹為子內親王許配給醍醐,盼能維繫他的皇統。兩年後,宇多進入仁和寺,成為法皇。

仁和寺金堂。
仁和寺宸殿的宇多法皇像。

宇多退位而以「院政」形式掌政的計畫,卻在為子難產逝世後岌岌可危。宇多亟欲防堵的權臣藤原時平,此時將其妹穩子送入宮中,藉此擴權。此時,兩組勢力的矛盾加深——宇多及其重臣菅原道真,與醍醐及藤原時平。

901年,醍醐天皇下詔流放菅原道真,宇多法皇趕至內裏,欲見醍醐天皇,然而整天大門深鎖。事情已無法挽回,菅原道真終究遭流放九州大宰府,903年逝世。醍醐天皇則開啟了「延喜之治」,然而晚年卻在菅原道真怨靈傳說的陰影籠罩下,難以安寧。

仁和寺御所庭園。
仁和寺白書院障壁畫。

漫步在御所庭園裡,水池倒映著綠中帶紅的樹叢,曲折的書院廊道穿梭園林造景,障壁畫的松與庭園的松相互呼應。

宸殿裡的襖繪以四季景色來裝扮,春日雪白的櫻花,夏日葵祭的隊伍,秋季的大堰川三船,冬季的鷹野行幸,彩繪出經典的日本風情。宸殿的深處,在山水畫之間掛著宇多法皇像,紀念這位曾為天皇的開基者。

當年,菅原道真被貶的時候,住在仁和寺的宇多法皇匆忙趕去內裏,卻吃了閉門羹。政治權謀的精打細算總如棋局,父子之間亦有分歧。不過,勝敗只是一時。古代君主殫精竭慮以穩固王統,而千年之後,諸多王位繼承的紛擾、權臣之間的爭奪,不過是歷史樂章中的插曲。

在宇多法皇的住所遺址欣賞冬景,皇室政治鬥爭的往事早已化作灰煙散去。退隱仁和寺的宇多法皇,晚年潛心佛學,或許更加自在吧。

仁和寺宸殿,右側為宇多法皇像。

--

--

歐柏昇
歐柏昇

Written by 歐柏昇

遊走在天文與人文之間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