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百年來,絡繹不絕的香客與旅人,以朝聖的心境步入北港溪畔的大道,在喧闐的鑼鼓聲中進到朝天宮。朝天,孰知天在哪裡,但宇宙中無比巨大的力量總教人敬畏。人生多變,世間卻能隱約看見一種恆常的力量,維繫著宇宙的秩序。於是人們要敬天,要朝聖。
不論是可知的天,或不可知的天,每遇見上天賜予奇蹟的時刻,我們總以朝聖的心情去珍惜、去見證。於是我們的生命足以安頓,足以生生不息。如果我們的生命是由泥土摶成,與這片土地總有深沉的相通。當百年不得一見日環食奇景,在我們生活的土地上演,我想為這片土地記錄下歷史的一刻,去捉摸鄉土情懷和宇宙秩序的深沉對話。於是不前往空曠的海岸,而將觀測地點鎖定在熙來攘往的北港。
屹立不搖的笨港
6月14日,來到北港朝天宮勘景。朝天宮環抱著這個宗教市鎮,聚集各樣的人們。廟口十分熱鬧,香腸攤的炊煙混入廟裡的香爐的煙,中山路上的老店販售著麻油和糖飴,一旁的商家則拉引著香客到店門口泊車。附近的巷弄倒是十分靜寂,只見年邁的居民在老屋之間緩步行進。
古笨港早在顏思齊的海盜時代興盛,如今民主路的圓環還有座「顏思齊先生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」,欲提醒人們笨港的歷史從明代就開始。清代的《續修臺灣府志》是這樣形容笨港:「舟車輻輳,百貨駢闐,俗稱小臺灣。」笨港與澎湖距離近,有兩岸交通之便,後來也扮演著向鹿耳門等地轉運的角色。這座「小臺灣」的榮景,在考古發掘下開始重見天日,瓷器、銅錢在河邊的地底大量挖出,而不知還有多少文物藏在市街的下方。
這座港口因為淤塞而沒落,如今北港已經遠離海岸線。但北港不像其他古港變得荒蕪一片,反而因為「宗教經濟」而盛況不止。如今,朝天宮媽祖不再是保佑從笨港出海的船員,而是保佑著更廣大的臺灣群眾。
朝天宮周圍的市鎮 ,屋舍林立,因此要將朝天宮地景與太陽軌跡一起入鏡,並不容易。勘查幾個地點,並和朝聖文旅的櫃台討論一番,發覺設想的方案皆不可行,考慮放棄此計畫。又在朝天宮附近打轉了一會兒,走上宮廟後方大樓頂端的媽祖公園,竟然覓得一塊寶地。這裡得以俯瞰朝天宮全景,又不易受廟前的人潮干擾。在紙上談兵階段因方位而初步排除此地,這時卻發現廣角鏡仍可勉強拍下宮廟與太陽。除非借用民宅,這裡是最佳的拍攝地點了。
說實在,北港朝天宮的媽祖已見證過好幾次日環食了,這一次不算什麼。1785、1955、1958、2020、2359……歷史的長流這樣往前推進。我們的人生卻如此渺小,有限的生命中只有這一回,能把多次洪水後仍然屹立的廟宇,以及從古至今運行不悖的太陽,在奇景出現的那一刻,一起捕捉至相片上。
小我在這世間,終究要與那些無比磅礡的力量相輝映,而湧現出更堅韌的意志。尤其在這疫情肆虐的紛亂時代,笨港歷史的韌性,與日環食展現的天地之常,若能在小我的見證下相會,那將是非比尋常。
大甲媽祖
早已安排6月14日場勘,沒想到前幾天大甲媽祖突然宣布起駕,這天正好抵達新港。找到取景角度後,我就沿媽祖大道動身前往新港。這段旅途十分古怪,北港朝天宮與新港奉天宮水火不容,爭正統之名不遑多讓。1988年,大甲鎮瀾宮與北港朝天宮鬧了風波之後,從此改去新港進香。這時我從北港前往新港,總覺有些古怪。然而又想,作為一個常民,我們拜的不都是同一個媽祖,照亮我們的不都是同一個太陽嗎?
常民只要在老天爺面前求個安頓吧。太陽也好,媽祖也好;可知的天也好,不可知的天也好。新港奉天宮前壯闊的大道,羅列著遊行隊伍。久違的鑼鼓喧闐,總是把我們的耳朵拉去聆聽人生百態。因為疫情的緣故,今年人潮明顯變少,但人們更是賣力地把人間禍福都用鞭炮炸開,在火光煙霧裡瞥見一點安頓的可能。
或許,災難才能使人衝破平庸的世界。又或許,只有禳災與祈福的沖天炮,終究才能將人間的隔閡沖去。我們冷眼而溫情地看著可知的天,也看著不可知的天。
晚間從新港臨走前,遇見一位老太太,從大甲一路跟到新港,卻在鎮上迷途打轉了很久,問我能否幫忙尋找他們放行李的車。可惜還得趕路,嘗試釐清他的問題後,只能告訴他奉天宮的方向,並看著那略微佝僂的身影從夜裡的巷子離去。
趕路是不得已,心裡倒不真的要趕路。一次又一次的路途上,總有千百樣的巧遇。不曉得是能施之於人者太少,抑或是冷眼凝望這幽沉的世界就好。不過,遇見的人們以及捎來的感悟,總是讓我點滴在心頭。即使天色陰沉,黑暗深處的光明,終究只是散落在路上,在城裡鄉間的路上,在鑼鼓喧闐的路上。
笨港夜泊
6月20日,日環食的前一天,夜宿北港。從民主路往朝天宮方向步行,在遠方就看見一團濃煙縷縷上升,頓時以為哪裡起火。仔細查看才知,那正是朝天宮的香火。原來,所謂的「香火鼎盛」是如此,這座宗教市鎮就仰賴著這把香火,綿延下去。
那天下午已抵達北港,按照隔天環食的時間,在媽祖公園試拍太陽。雖然上週已來場勘,仍然準備不足,將一切想得太簡單,現場測試頻頻發現問題。廣角鏡取景就使我周旋了許久,終於朋友在附近找到幾塊磚頭,將設備墊至適當的高度,才得以良好地取景。我們就地取材,終於將問題逐一化解,傍晚準時收工,到廟口閒逛。
走到觀光大橋上,看北港溪夕照。今日的太陽看似平凡,明日的太陽則將是千載難逢!庸庸碌碌的日子裡,我們何曾好好欣賞照耀大地的太陽呢?又想,河濱的泥土下,不知還埋藏著多少未發掘的瓷器,幾百年來太陽日復一日地照耀笨港,人們才能安居樂業。今天,人們終於搶購太陽濾鏡,準備觀察太陽的巧妙身影。
夜裡,坐在廟前的小吃攤喝碗羹湯,享受寂靜的片刻。停留北港的一晚相當閒適,廟邊處處是美食,隨處有趣味,卻不感到紛亂。進到朝天宮參拜,一間廟宇多麼堅固的鎮守著古港,即使外頭的世間崩解,那神聖的殿堂依舊給人安頓,給人深沉而巨大的力量。即使人世間失序,信眾在寧靜祈禱的期間,心中得以盼望新秩序的重新來臨,因為媽祖始終庇佑來去笨港的人們。
我們期待著明日的日環食,不也是期盼著一種巨大的宇宙秩序嗎?我來到古笨港,要見證人間的變動中,人類歷史與宇宙變化交織起的磅礡力量。
這夜的北港,是多麼靜寂。
夏至正午
這次的日環食真是集結了各種機緣,正好發生在夏至當天,且環食帶在臺灣又通過北回歸線。這也表示太陽相當猛烈,我們預備和烈日奮戰了。
想起八年前,冒著烈日觀測金星凌日,整片脖子曬傷也無悔,因為那是一期一會的見證。當時的八年前(2004年)錯過金星凌日,八年後(2012年)終於把握住此生最後一次機會。在金星凌日觀測的密集準備下,我卻沒那麼重視日環食,隨興在士林觀測。當天濃雲密布,偶時浮現了偏食的倩影,然而環食那兩分鐘卻正好飄過一片濃雲。眾人有些失落,有對老夫妻跑來問我,多久之後還有日環食呢?我說八年後。他們卻理解為「每八年有一次」。
八年很快就過去了,我們總是到最後機會,才奮力一搏。當年的金星凌日如此,今日臺灣的日環食亦然。所幸老天爺賜予我們見證奇蹟的機會,上週天氣預報從悲觀轉為高度樂觀。’夏至中午看見外頭陽光普照,終於安心。
這次日環食與八年前不同,幾乎成為全民運動。北港的民宿老闆自製看日食用的小卡,送給我們。他說有個教授來演講,留下濾鏡的碎片,他就撿來做成小卡提供給入住的旅客。本想說背包裡還裝著不少日食眼鏡,但老闆侃侃而談,總該給他捧場,就不揭露我們的來歷了。
環食帶內竟然家家戶戶在談論日食,平時總覺天文被視為冷門學科,沒想到近期掀起了廣大的風潮。前幾個月參加籌備活動和記者會,知道縣市首長對於日環食非常重視。如今進到環食帶現場,竟比我想像得更盛大,好多業者都有備而來。這幾天,網路上各行各業的文宣,也都要搭上天文熱。我不時思索,這一波可能稍縱即逝的天文熱,對大眾有什麼意義呢?
夏至正午的北回歸線附近,日頭赤炎炎的時刻,登上媽祖公園將儀器架好備戰。有些民眾同樣看中這個地點,陸續前來。有位先生帶著小孩前來,看見我們設備齊全,頗感興趣。他向我分享,小時候跟著親戚看過哈雷彗星,當時還搞不清楚它的意義。後來了解這些天象了,就知道一定要來看。
其實他並非懂多少天文知識,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說,年歲漸長才了解世界上有這些一生一回、重要而難得的景象,倘若有緣一定要見證到,於是人生無憾。他拜託我們順便看顧東西,不一會兒,帶著冰涼的飲料和北港飴來請我們。
初虧
忙了些公務後,趕回媽祖公園迎接日食。涼亭裡已聚集了不少民眾,爭相目睹罕見的天象。月亮漸漸吃去太陽的一角,每幾分鐘都能看見不同的風貌。
初虧不久後,聽到底下的廟埕傳來敲鑼打鼓的聲音,好不熱鬧,頓時以為古代的救日伐鼓儀式再現。其實那是台南和豐原的進香團,稍早經過廟口的時候,遊行隊伍就浩浩蕩蕩掃過大街。不時又有鞭炮聲響起,在大批觀賞日食的民眾間,好似為日月的演出來伴奏。
有時想,假如當代恢復救日伐鼓,未必不好。清末民初輿論反對救日儀式,因為儀式與政治沉痾綑綁在一起,且知識分子為了現代化而積極破除迷信。現在這個時代的要務恐怕不是純然「破除迷信」了。雖然一味復古沒什麼意思,但如果運用大眾皆能理解的傳統儀式,重建天地人的文化關聯,或許能為庸碌的世間打開一道窗。
但這些都只是突發奇想了。與眾人一同觀賞日食,在熱鬧的鑼鼓聲中見證非比尋常的一刻,就令人十分難忘。
風雲變色
眾人一面看日食,一面談天說笑。當我看了手錶,意識到環食將至,趕緊調整望遠鏡的時候,突然聽到身旁朋友的提醒,立刻抬起頭來,才發現周遭已經風雲變色。
環食發生的幾分鐘前,天色明顯暗下,且忽然起風。這種光線從未見過,與平時日落或天氣轉陰迥然不同,太陽仍然高掛在天,天空整體卻像是用Photoshop調暗一樣,氣氛相當詭譎。不是西沉的斜陽,也不是濃雲蔽日,而是一種感覺很不自然、卻真正由自然造成的光線。人體的感受也非常詭譎,大晴天突如其來的涼風令人詫異,這風也相當不尋常地湧動著。又聽朋友說,當時還聽見狗狂吠,果然許多動物對環境變化相當敏感。
那是倏然間的風雲變色,萬物湧動!過去總向人說,全食才真正特別,環食與偏食沒差多少,只差在太陽有無成漂亮的環。親身體驗過才相信,環食當下地表發生多麼劇烈的變動,是多麼震撼人心。
忽然能理解,古時候人們見到日食為何出現恐慌。大自然的力量令人如此敬畏,太陽是萬物之母,當它受到遮蔽,竟然能造成地表如此激昂的變化。如今在這詭譎的氣氛中,我們不恐懼,但我們敬畏,我們屏息以待。
從短暫的金環見證天地之常
四點十三分,就在那一瞬間,新月狀的太陽忽然接成了金環,這完美的圓圈是天地的傑作。多麼巧妙啊,月球與太陽的視直徑幾乎相同,於是留下細細一道金環。多麼巧妙啊,這是時間與空間難得的巧合,月球精準地從日面中央掠過,要是角度稍微偏差了一點,金環就要出現一個大缺口。
我從相機觀景窗緊盯著望遠鏡的影像,是貝里珠!貝里珠在金環上舞動,那是月球上的山谷,浪漫而冷酷的廣寒宮,如此變化多端,一座又一座的山頭,現在迅速飛掠太陽面前,使我們看得清楚,就像一場敏捷而有條不紊的大閱兵。
原來天地是真正不停地運轉!平時我們認識到的日月,總是和緩地東升西落、隨歲月推移,總是靜態的。如今才知日月變動如此猛烈,天地隨時都在幻動。更驚奇的是,如此劇烈的變動竟是有條不紊,遵循著天地間的常理,運行不悖。
天地間偉大的奇景是來去如此快速。環食階段只有一分鐘,卻好似讓我遍覽宇宙之奇,真想放慢動作好好欣賞。天地的運轉就是如此,多有劇變又有恆常。
環食那一分鐘,我的心情大概與1941年語言學家林柷敔看日食的心得相似:「我心安,又欷歎。」我竟能與原初的天地同在,生命的意義在日月相交、天人相會的這一剎那,深刻往上延展。美麗的不在於那條「橡皮筋」,而是在於日月交會的偉大展演,在於一生一遇的偉大見證。因為我們見證,所以我們的人生無憾,我們感到安頓。
我們見證了天地之常,日月運行不悖。即使人間無常,即使世事紛亂,仍然「天行有常,不為堯存,不為桀亡」。誰都無法撼動的天地之理,古今多少英雄豪傑,無人不在日月的運動中生於地球。日環食的這一分鐘,是如此震撼人心。
我們生存的宇宙有恆常的秩序,我們的生命正在這巨大湧動的力量中崛起,使我們相信更多不凡的機遇,去珍惜、去見證。一分鐘的環食,要我們重新看見生命的光芒。
重放光明
當環食結束,太陽漸漸重放光芒,那幕場景更是動人。原來我們每天受到太陽的庇蔭,而不自覺!
地球是宇宙中眾多行星之中,極少數能受太陽恰如其分地照映,於是生命得以滋長。若說日環食是難得的機緣,那我們的存在更是無比難得的緣分。宇宙中一點微小變化,就能引起劇烈的效應,太陽卻克服了宇宙中多少險阻,日復一日保護我們、滋養我們,我們才能安然存活在地球上。
月球也庇蔭著地球,使得地球的自轉軸穩定,我們才得以在和緩的四季變化間生存。日月運行不悖而庇佑著地球生命,人們尚不知系外行星有無生命,但我們的存在極其難得。地球生命在眾多機緣之下而誕生,而生命的意義,就在於將這難能可貴的生命力綻放出來吧。
想起稍早的環境變化,那幕天地瞬變而萬物湧動的情景,將是永生難忘。這些年鑽研天文現象,卻沒體會過,天象對於地表的人間,竟有這般可直接看見的劇烈影響。我們真真實實地生活在莫大的宇宙中,在那劇變與恆常之間綻放生命力。我們感受到自己是宇宙創生的「人」,因而感到喜悅。
看過環食之後,一旁的民眾帶著心滿意足的神情離去,並且向我們道謝。心裡其實覺得不足這些道謝,因為忙著拍攝而沒法給他們太多解說。又或許,讓他們看見有人努力拍攝天象,就足以感動人心了。
我們繼續拍攝到復圓,完整記錄下日食的過程。結束時已經向晚,太陽西沉卻圓滿。那一抹斜陽更加美麗,與巨大的媽祖石像輝映,溫暖著人間。
媽祖與日食
我想,人們拜媽祖與看日食,心態倒沒有太多不同。一個可知的天,一個是不可知的天,人們都是將渺小的自我投射至無比偉大的力量下,以敬畏的心境,來見證某個非比尋常的時刻。人生多變,終究無法沉醉在物質享樂的世界裡安然度過,終究要更宏大的精神力量安頓心靈,安置生命的出路。
去年在我們的團體內的演說中,我就以大甲媽祖進香做比擬,來鼓吹日食活動。我看見,跟隨媽祖進香並非生活上的物質所需,卻深入人心,吸引大批群眾真心追隨,藉此追尋生命的下一出路。天文似乎也有相似的潛力,似非生活必需,卻同樣能深入人心。人們對於宇宙奇景有種自然的崇敬,那是作為一個人,對於自我生命定位探求的一環。
這趟旅途中,路上人人在談天文,令我十分訝異。從去年黑洞影像的熱潮,到今年的日環食,我看見一種發自群眾內心的龐大力量,隱隱約約自狹窄的社會拘束中,重新向寬闊的宇宙解放。深入人心的不只是「科學」本身,更是它所揭示出來更清澈的宇宙圖像。在拜物的現代社會裡,天文竟然產生魅力,是有道理的,因為庸碌平凡的生活不再能安頓人心。
回想古代,日食對於政治有重要意義。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漢文帝發布〈日食詔〉,檢討自己並宣布選舉「賢良方正」。即使日食逐漸可以預測,許多人知道日食不是真的帶來災難,也仍然將其視為警醒──人之上還有天,就算是帝王也要服膺於天道。今天,日食不再有這類制衡君王的用意,然而對於常民,卻形成另一種天人合一的可能途徑。
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是廣闊宇宙中,無數機緣組合下的存在,生命變得有意義。天地賦予了每一個小我的生命力,他們在天地法則之中運轉,同萬物運行不悖,他們有恆常之理,也有變化的潛力。每一個令人驚嘆的宇宙現象,終究與我們有深刻的關聯。假如沒有這樣的視野,紛亂的世間令人惴惴不安,無以安頓。於是人們盼望見證,盼望朝聖。
人們總需讓自己安置在宇宙秩序中,藉此安身立命。當他們見證,自己就是宇宙秩序的一個環節,與那些可知與不可知的龐大力量相依,恆常的道理與無形的庇佑皆會降生在自己身上。於是我們要為天地立心,才能進而為生民立命。
北港媽祖香火鼎盛即是如此,日環食的魅力也是如此。觀賞日環食,人們不會想那麼多,關聯也沒有拜媽祖保平安那麼明確──但他們知道這是天地間的大事,這是人生中應該見證的事情。就如那位請我們吃北港飴的大哥,話中透漏出此番心境。或許一切都帶有一點宗教性,但是漂泊的人生終究如此。可知的天與不可知的天,終究是人們生命深沉的寄託。
太陽依舊升起
夏至的午後,媽祖進香的鑼鼓聲、鞭炮聲,與日食天地幻動的奇景,為笨港的聖地記下不凡的一刻。往來的人們不免是抱持觀光娛樂的心情,但我想,許多人心裡多少還帶著一些「朝聖」的心情而來。他們朝聖媽祖,也朝聖日食。
當一抹斜陽輝映著媽祖公園,笨港歷史的長流繼續在熙來攘往的人間推進。一個小我在人類歷史與宇宙變化之中,算是什麼呢?唯當見證過天地人間非比尋常的瞬間,終能感到心安,在數百年香火的煙灰中欷歎。我們感悟到,即使世間紛亂,太陽依舊升起。
底下朝天宮的鑼鼓見證了這場一期一會的天象,背後巨大的媽祖像依然微笑著看望人間。當太陽漸漸復圓,淤塞的古港再度明亮,上天依舊眷顧著來去笨港的每一個香客與旅人。
2020.6.21 雲林北港